
圖片:微塑膠粒 ( iStockphoto )
❝ 微塑膠( Microplastics ),指的是生活中細微的塑膠顆粒,從 5 公釐黃豆大小,到 1 微米人類頭髮 1 / 50 寬,分為初級和次級兩種。 ❞
初級微塑膠包括融化後用來製造塑膠產品的樹脂小粒,又稱塑料微粒( nurdles ),以及添加在化妝品、肥皂和牙膏裡當做研磨劑的塑膠柔珠( microbeads )。 次級微塑膠則是較大塑膠物品碎裂產生。正常的磨損與拉扯或清洗會將微塑膠釋放到空氣和水中。
全球海洋廢棄物中約有八成是各種尺寸的塑膠
洗衣服就會釋放塑膠纖維!微塑膠正在污染海洋! 當衣服丟進洗衣機裡,在洗滌過程中,合成纖維會脫落釋出細小纖維,就是微塑膠,就像化妝品中常見的柔珠一樣。每洗一次,數以萬計的微塑膠纖維便隨著污水進入下水道,有些堆積在海岸邊,有些流入大海,貽害數百年。 如果被浮游生物、魚蝦和海洋哺乳類吞下,就進入食物鏈中,最後極有可能被人類吃下肚。
海洋微塑膠污染循環
世界衛生組織( WHO )研究顯示,微塑膠( microplastic )顆粒無論大小,大部分都直接通過人體,不被腸道吸收,因此對人體健康暫無危害。但 WHO 也承認,微塑膠相關研究近年才起步,目前人類對微塑膠的影響認知仍十分有限,當務之急需要更多投入,了解微塑膠污染議題。
台灣海洋塑膠汙染防治政策
● 2018 年起,禁止製造或輸入含塑膠微粒的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
● 2018 年發布「 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 」,將於 2030 年全面禁用包括購物用塑膠袋、免洗餐具、外帶飲料杯及塑膠吸管等一次用塑膠製品。
人文生活行動力系列 _ 小微粒大殺手 影音 ►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