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愛感恩科技‧化廢為寶
我們最重要的不是促銷產品,更不是鼓勵多消費而是珍惜地球資源,運用再生技術賦予物品新生命,為環境略盡棉薄之力。
─ 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
因憂心塑膠垃圾對地球造成的巨大衝擊,大愛感恩科技克服了理論面、技術面、非技術面和實務面的種種難關,並整合上下游廠商,將千年不化的寶特瓶,打掉重練,再製成紡織原料,製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環保再生產品,其中的招牌產品「環保毛毯」更隨著慈濟志工到全球各地關懷苦難的腳步,為遭逢急難的人們提供溫暖,清淨了大地也療癒了人心。
回收使用寶特瓶 (個) 統計至 2020 年 3 月
減排二氧化碳 (公斤)
節省石油 (公升)
節省水資源 (公升)
自 2008 年成立以來,大愛感恩科技持續為創造循環經濟/零廢的循環經濟而努力

R2R系列
用寶特瓶製成的環保毛毯或衣服在製作時都會產生廢棄布料,大愛感恩科技於 2015 年研發出二次回收再製技術,將這些原本要送進焚化爐的布邊下腳料,回收再製成環保再生產品,名為 R2R 系列產品 (Recycle to Recycle 回收再回收),目前已能將 PET 材質的衣服、毛毯百分之百回收再製,除了再做成紡織品,還開發出偏光墨鏡、口遮罩等用具,由於大愛感恩製造的衣服、毛毯,都是 PET 材質做成,回收再製並不困難,成功的從減廢走向零廢的終極目標。
(圖 / R2R 靠枕手提小蓋毯)

智慧塑膠
大愛感恩科技智慧塑膠,使用廢棄回收各種不同塑膠材質研發改質技術製作再生酯粒,進行塑膠射出生活再生用品,化廢為寶、續物命。
(圖 / 智慧原子筆)

大愛塑木
紡織品在製造的過程中會產生廢棄布料,由於這些廢棄布料不是單一材質,多是人工纖維與棉花的混紡,無法回收再利用,以往會拿去焚燒而造成污染,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循環再利用,研發複合式材料等關鍵配方技術及製程條件的掌控製造出「大愛環保塑木」。其耐高溫、日曬雨淋等特性,可應用於室內外建築材料如步道、涼亭、地板材、桌椅等日常用品。除了讓廢棄布料重生,也可代替木頭,減少樹木的砍伐。
核心價值
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人文、愛心接力、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

▴ 每件大愛感恩環保織品的背後,都有慈濟環保菩薩無私的奉獻以及篇篇感恩的故事。
環保人文
目前與慈濟在台灣約 8,626 個環保回收點合作,計約有定期 / 不定期近 20 萬名的環保菩薩,每年回收近 2,000 公噸重的飲用水寶特瓶,累計至今已將 536,263,228 支寶特瓶回收再生 (至 2017 年 5 月底止統計數字)。
慈濟環保志工懷著愛護地球的悲願,將回收的寶特瓶細心整理、清潔,確保回收寶特瓶的可用良率,降低後製程所產生能源損耗,維持大愛紗純淨品質,賦予終端織品服裝穿透與結緣世界每一角落,並且呵護眾生為宗旨,是大愛感恩科技「友善大地、關懷世界」的人文與品牌價值意涵。
愛心接力
實業志工研發與製作,透過購買者的護持成為愛心的接力。大愛感恩科技沒有自己的廠房,卻有多家上下游廠商鼎力相助,為它承擔起生產製造工作。
總經理李鼎銘銘在接引廠商時都會告訴對方,只要投入自己的專業,加入綠色供應鏈,一樣能對社會有所貢獻。
除了在環保站裡整理寶特瓶的人,負責 PET 再製加工的化工廠商,從事抽絲、紡紗、織布、成衣的紡織界業者,乃至最終端的使用者,都是愛心接力的一環。

完全回饋
大愛感恩科技的投資及盈餘,全部回饋慈濟基金會做慈善、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。
2008 年,紡織業出身的黃華德邀集了四位分屬食品、海運、建築、資通領域的實業家,共同出資成立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,但五位創辦人把所有股份捐給慈濟,一切稅後盈餘全數用於公益。

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,不是冷冰冰的,它的背後有很多人的愛心在裡面。我們希望當你穿在身上,或者送給親朋好友,都能感受到一種,臺灣雖然地小人稠,但愛心環保密度最大的能量,所以我們希望它能成為 21 世紀的一個環保典範。
─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 ─